紡織污水中含有大量天然雜質、脂肪以及淀粉等有機物,主要是通過紡織原料蒸煮、漂洗、漂白、上漿等過程產生。印染污水是原料在洗染、印花、上漿等過程中產生,含有大量印染料、淀粉、纖維素、木質素、洗滌劑等有機物,以及堿、硫化物、各類鹽類等無機物,具有很強的污染性。
針對紡織廢水懸浮物較高及色度較深的特點,首先選擇混凝沉淀法,去除污水中懸浮物和色度,使初步的出水穩定;其次紡織污水中含有較多高溶解度的環狀有機物,不容易被生化處理,需使用酸化水解法降解或者破壞高分子環狀有機物,再經由生化處理。通過酸化水解法處理的污水,在氧氣含量充足的情況下,大部分有機物被好氧生物消耗。對于含有少量色素的紡織廢水來說,需要在上述處理之后,增加化學氧化處理過程,去除色素,是出水水質指標穩定。
印染污水的生物降解性較差,通常僅依靠生化處理難以滿足排放要求。為了保證最終排水達到標準排放,并為了防止生化系統事故,在生化系統后加入物理化學過程。通過添加凝結劑或脫色劑除去廢水中的殘留顏色,并且膠體物質可以轉化成懸浮物并與廢水中剩余的更小和更輕的懸浮物一起與水分離。它還可以去除一些細菌代謝物,以確保良好的加工效果。加藥和混凝后的分離有兩種沉淀和氣浮。其中,加壓溶氣浮選法對印染廢水的處理具有良好的脫色效果。另外,由于氣浮分離能力約為沉淀分離能力的4-5倍,可大大減少分離區的面積,節省大量投資,分離效果穩定,不受外部環境影響,因此選擇加壓溶解氣體法處理印染污水。
紡織印染污水處理因其復雜的成分,需要多種處理工藝相結合,這就需要在設計前期需要對所處理紡織印染污水的成分進行綜合考慮,分步對污水進行處理,達到穩定出水排放指標。